close

為了備戰今年度的亞洲棒球錦標賽,中華棒協選出兩組中華培訓隊進行培訓,而這第二組中華培訓隊就高達14位職棒遺珠,若再加入第一組也有6位與職棒有關係的球員,那就高達20位未能在職棒球場發光發熱的球員要參加中華培訓隊,也就是佔了四成以上的比例。

 

這20位中分為許多種類,第一類是去年特別選秀會的遺珠,包含許竹見、李明進、高敏靜、張賢智、江柏青、王信民、高瑋、郭銘仁、郭岱詠及林錦章;第二類是選秀會有入選卻沒有加入職棒的新人,包含唐嘉駿、林加祐、林瀚、王薪權、張志豪及廖英傑;;第三類則是遭釋出的球員,包含高龍偉及張憶得;最後則有自請離隊的張家浩,以及連選秀會都落選的官大元。

 

這20位選手有9位投手、1位捕手、6位內野手及4位外野手,而且陣容堅強,多人都為即戰力之選手,不過卻因為多種因素無法為職棒效力,但是這有一半以上相信都是想打職棒卻無球可打,只好退而求其次加入業餘的城市棒球隊。

 

然而諷刺的是就在上禮拜喜來登飯店傳出有意組隊進軍職棒之時,四隊的反應球員何處找,甚至說人才不足的問題。當然,在去年底兩隊解散之後,各隊大幅度補強,而陣容補強讓職棒張力更大,而票房也是屢創新高,讓各隊都吃到了甜頭,自然不會希望一個可能沒那麼強的球隊加入。

 

當然這20位球員只是培訓,並不代表百分之百入選國手,也不代表他們實力就有多強,而且或許也有人會說在職棒球員與旅外選手不參加的情況下,他們才有這個機會,更可能有人會說因為要分級,打等級低的比賽不代表什麼。

 

然而若真要比較,這些球員可能比很多職棒球員更適合打職棒,包含許竹見、李明進、張家浩、郭銘仁或郭岱詠等人,都仍是現在球迷會讓「槌心肝」的球員,常常看比賽看到一半,就在想當初如果選入李明進,中繼就穩多了;當初如果選了郭銘仁,內野就沒有大洞了;當初如果選了郭岱詠,外野就不會缺人了,等等諸如此類的,或是三不五時也有球迷討論,某某某球員打那麼好,現在某隊哪邊是個洞怎麼不選他之類的,相信這都代表著有些球員仍然是打職棒的好人才。

 

當然職棒是一個團體的運動,只有這一些球員當然不夠,也是需要更多的球員,那這支球隊一定還是有很多漏洞值得修補,而且也沒有大明星,也沒有票房。不過我相信這也都不是問題,2003年的第一金剛到2005年的La New熊隊,不也是這樣,人才是可以靠選秀靠培養而獲得的。

 

筆者認為,台灣棒球人才並不缺乏,而是缺乏培養棒球的人才,許多業餘好手加盟職棒打不出成績,或是逐漸凋零,都是因為台灣太缺乏伯樂型的人才,卻不乏許多腦殘型的人才。許多球員因為薪水太高、因為傳聞過多、或因為球隊沒有空缺等原因而離開職棒,然而這些不該為理由的理由,都不應該是正常職業棒球該出現的理由。

 

這次有20位中職的遺珠入選培訓隊,球迷當然高興可以看到一些久違的球員披上戰袍,但更應該探討的是這麼多的人才,他們是否真的不是職棒的合適者,不能打職棒究竟是球團的原因?或者是球員本身的原因?或是職棒應該再給這些球員一次機會?

 

【2009/5/27 聯合新聞網】

 

同時發表於UDN:http://mag.udn.com/mag/sports/storypage.jsp?f_ART_ID=196332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zuyiwi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